西汉初期,楚国地位较高,统治阶层遵循的等级制度需墓葬上有所表现,在对战国楚墓和秦代墓葬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等级差别的墓葬制度。如统治阶层通过陪葬陶礼器的套数和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在一些墓葬中出现的模型明器则很有可能是某些人对财富的炫耀,其不普遍性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七国之乱”的失败和汉武帝多次采取削弱诸侯国国力的政策,使得楚国贵族的权力下降,不仅陶礼器陪葬受到冲击,也使得这一阶层的丧葬观念有一定的改变。
浏家港陵园,公墓,上海墓园
将现实中的财富和享乐带入地下,以期来世之荣华,墓内开始出现瓦木建筑,仿现实的器物明显增多。另外,诸侯国权力的下降也促使了地方大地主发展,庄园经济渐兴,家族墓地、夫妻同穴合葬墓普及和猪圈的出现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以家庭为小核心,以家族为大核心的埋葬观念也在慢慢形成,同时画像石墓也开始出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墓葬形制的“第宅化”和陶礼器陪葬的衰落及陪葬品的日渐仿现实化,西汉中晚期在一些画像石墓内出现的建筑图便是墓葬第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西汉晚期,王莽篡汉,地方诸侯多被削去封号,墓葬中陪葬陶礼器也基本走到了尽头。随着东汉政权的建立,一批新兴地主贵族产生,分封到各地的诸侯王及其官吏多为刘秀子孙及部属,他们采用的多是西汉末南阳地区的葬制葬俗,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徐州汉墓变化,砖、石室墓开始流行,陪葬品种类也随之转变。而东汉时期由于诸侯王的权力较小,各级地土得到发展,庄园经济较为发达,越礼、逾制、膺越的现象开始大量出现,体现豪强地主丧葬思想的大型、多室的石室、石专石混筑墓大量出现,反映地主庄园的陪葬品和画像石也越来越多,墓葬形制“第宅化”和陪葬品仿生活化日益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