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墓室形制
先秦时期的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由原始社会开始直到秦朝的建立,这都可以称为先秦时期。前面已论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墓室形制问题,所以在此主要论述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室形制。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在此阶段社会分化为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丧葬也与原始社会大不相同。在新石器晚期兴起的家族墓地进一步发展,贵族墓地与平民墓地的区分也更加明显。
浏家港陵园,公墓,上海墓地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奴隶制社会最早的一个国家,在此时期主要流行的墓室形制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在二里头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一百多座墓葬,墓有大、中、小型和无墓坑的区分,其中大墓1座,“墓坑长5. 24-5. 35米,宽4. 5米,深6. 1米,四周有二层台。棺室长1. 85米,宽1. 30米,深1. 70米。墓内填土从上至下都经过夯筑”。中型墓10座,“墓坑一般长2米,宽1米以上。墓内有棺,墓底有朱砂”。
另外在1980年的发掘中,“在第III区和第V区发现了3座中型墓,其中IIIM2墓坑长2. 55米,宽1. 2米,深0. 85米,墓底铺有较厚的朱砂,最厚处达6厘米。IIIM4墓坑长2. 15米,宽1. 30米,现在存留深度为0. 64米。墓内亦有棺,墓底残存有红漆皮,亦有朱砂,厚约2厘米。V M3墓坑长2. 15米,宽1. 30米,深1. 3米。墓内填土经过夯实,有二层台”。而其中的小型墓的墓坑就比较小,“一般长1. 8米,宽0. 6米左右,多无棺”。这是在能典型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墓葬形制,大体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而由于阶级不同,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不同,在形制方面又有所差别:处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一般是大型墓,都是经过夯筑做实的,而且墓内一般有棺和朱砂之类的防腐物品在内,这在当时社会中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