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南汉墓综合研究:《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系统总结了山东20世纪考古发现、发掘和研究的历史进程与主要成果,彰显了山东古代先民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详细介绍了鲁中南地区的曲阜九龙山鲁王墓群、济宁任城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诸侯王墓和寿光三元孙、青州戴佳楼、济南无影山、章丘女郎山、滕州柴胡店、济宁潘庙、济宁师专、枣庄渴口等中小型墓葬。文中指出山东各地区墓葬的情况,其统一性是与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统一相吻合的,但其地域性差别也十分明显,尤其表现在西汉时期。
浏家港陵园,公墓,上海墓地
邹卫平、崔大庸两位的《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介绍了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即进入新世纪的五六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是对新世纪以来山东汉墓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其中有很大篇幅涉及到鲁中南汉墓的介绍,如章丘洛庄汉墓、济南腊山汉墓、长清大觉寺等诸侯王陵墓和曲阜柴峪、枣庄渴口、滕州朱洼汉墓等中小型墓葬。
郑同修、杨爱国的《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一文,通过介绍山东汉墓出土陶器的概况,较为系统地对鼎、灶、盒、井、瓮、罐、舫、瓮、盘、等十余种常见陶器进行对比分类,并根据陶器把山东汉墓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东汉前期和东汉后期六个阶段,进一步讨论分析了山东各地区陶器发展演变的区域特征。同时与山东周边的皖北、苏北、豫东、豫北等地区的汉墓陶器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致性与区域性下的一般规律,本文是目前汉墓分期断代研究的重要参考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