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祭。出殡之时,亲朋好友在灵枢经过的沿途设筵祭奠。“《司马氏书仪》载:《士丧礼》:始死,有吊有褪。将葬,有脂有奠有赠。知死者赠,知生者膊赠皆用货财,但将命之辞异耳。《春秋传》讥赠死不及尸。尸,谓未葬时也,然则自始死至葬,赠之礼,皆可行也”。
汉代枢车沿途经过时,往往会设果盛祭奠。果,谷类的总称。果盛就是盛放在祭器内,以便用作祭祀的黍程之类的谷物。《周礼·春官·小祝》云:“及葬,设道贵之奠”。杜子春注曰:“贵当为果,道中祭也。汉仪,每街路辄祭”。也就是说,在汉代时期,往往会在出殡的路上,摆路祭以送死者。
送丧。护送枢车至莹地。李如森曾经按身份地位不同,把送丧仪式分为几类:
一是诸侯王、贵戚,政绩突出的臣子病逝,天子、皇后或诏令与死者同一级别者送丧。
二是高级将领、功臣、权贵送殡,朝廷特遣羽林军护送灵枢;或以骑、步、车三军兵种士兵,沿途列阵迎送灵枢。
三是本地或外地亲友至丧家送葬。这三种情况在汉代古典文献之中都不乏记载。《后汉书·樊宏传》:“宏卒,钱千万,布万匹,溢为恭侯,赠以印缓,车驾亲送葬”。《后汉书·耿秉传》:“明年夏卒,时年五十徐。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家,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徐人送葬”。
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在汉代讲求孝道的社会背景之下,送丧队伍人数越多,场面越宏大,就更能衬托出死者主家的社会身份地位,也更能凸显主家的孝行,所以汉代送丧,丧家以来宾多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