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的徐膺绪墓和徐钦墓为长方形前后室券顶砖墓,正统年间的何妙莲墓为单室券顶砖墓,正德年间的徐浦夫妇合葬墓则采取了由两座单室砖壁石顶墓并列的方式,并以石灰三合土浇浆。徐钦和徐捕生前均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但却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墓葬形制,并不像沐氏家族墓那样从一而终。
浏家港陵园,公墓,上海墓地
家族墓葬被发掘较多的还有始封于永乐三年(1405)的西宁侯宋晨的家族墓,己发掘9座,墓葬年代集中在洪武十八年(1385)至正统十三年(1448)这60余年间,分布在南京市内的三个区域。一处位于中华门外郎宅山西麓,包括宋展的父亲宋朝用墓(洪武十八年)、宋朝用夫人墓、宋晨墓(永乐五年)以及宋展的三位夫人叶氏墓(永乐十六年)、许氏墓(永乐十九年)和丁氏墓(永乐二十二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墓葬形制。其中宋朝用墓为单室券顶砖墓,宋朝用夫人墓为单室砖壁石顶墓,宋展墓为前中后室券顶砖墓,叶氏墓、许氏墓、丁氏墓均为长方形前后室券顶砖墓。一处位于东善桥前盛村一带,有第二代西宁侯、附马都尉宋唬与安成公主的合葬墓,以及宋玻之子宋铱夫妇合葬墓。宋唬夫妇合葬墓形制不详,正统十三年(1448)的宋铱夫妇合葬墓为并列双室券顶砖墓。还有一处位于漂水县乌山乡团山西麓,有第三代西宁侯、附马都尉宋瑛及咸宁公主合葬墓,咸宁公主下葬于正统五年(1440),景泰五年(1454)宋瑛与其合葬,其墓葬却采取了与沐氏家族墓一致的形制,由甫道、横前室和并列后室组成。与徐达家族墓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类似,宋最和宋瑛虽均为西宁侯,但墓形制也不相同。
沐氏家族墓能保持固定的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家族主要成员在有明一代一直镇守在边疆地区,在丧葬方面的观念比较不容易受到南京地区风气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上,也更容易接受从其先祖沐英起就采用的既有模式。